財政部、國稅總局8日消息,從6月1日起,我國再次上調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。這是我國今年內第3次上調出口退稅率,也是自去年8月以來第7次上調,預計此次上調出口退稅率將增加退稅資金約252億元。
此次上調出口退稅率的產品涉及我國優(yōu)勢產品、勞動密集型產品、高技術含量產品和深加工產品共計2600多個10位稅號商品。
其中,電視用發(fā)送設備、縫紉機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%,為足額退稅;罐頭、果汁、桑絲等農業(yè)深加工產品,電動齒輪泵、半掛車等機電產品,光學元件等儀器儀表,胰島素制劑等藥品,箱包,鞋帽,傘,毛發(fā)制品,玩具,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5%;部分塑料、陶瓷、玻璃制品,部分水產品,車削工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3%;合金鋼異性材等鋼材、鋼鐵結構體等鋼鐵制品、剪刀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9%;玉米淀粉、酒精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5%。
財政部、國稅總局表示,這次上調出口退稅率,繼續(xù)堅持支持具有優(yōu)勢的產品、勞動密集型產品、高科技產品出口,嚴控“兩高一資”產品出口的精神,對“兩高一資”產品的出口退稅率原則上不作調整。同時,政策對退稅率檔次進行了歸并,取消11%和14%兩個檔次,退稅率由原來的9檔減少為7檔。(人民日報)
中國再度大規(guī)模提高出口退稅率力保出口穩(wěn)定
經國務院批準,中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對外發(fā)布,宣布從6月1日起再度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稅率,此次調整涉及農產品深加工、機電、鞋帽、玻璃制品、鋼鐵制品等制造業(yè)領域超過2600個稅目的商品。
這是中國自去年8月份金融危機影響進一步凸顯以來第七次上調出口退稅率,也是中國日前發(fā)布進一步穩(wěn)定外需政策措施后出臺的又一扶持出口重要舉措。
在前一階段一系列支持外貿增長措施的基礎上,5月27日舉行的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部署了進一步穩(wěn)定外需的六項重大措施,強調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,外部需求萎縮導致出口減少仍然是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******困難,在立足擴大內需的同時,要千方百計穩(wěn)定外需。
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8日接受采訪時說,此次調整出口退稅率正是落實國務院穩(wěn)定外需一系列配套政策的最新舉措,體現了中國將擴內需和穩(wěn)外需緊密結合的調控意圖。“從短期看,當前中國出口形勢依然嚴峻,進一步提高出口退稅率有助于降低出口企業(yè)成本,對于穩(wěn)定外需有促進作用。”
根據兩部門聯合發(fā)布的《關于進一步提高部分商品出口退稅率的通知》,自6月1日起,電視用發(fā)送設備、縫紉機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提高到17%;而罐頭、果汁、桑絲等農業(yè)深加工產品,電動齒輪泵、半掛車等機電產品,光學元件等儀器儀表,胰島素制劑等藥品,箱包、鞋帽、傘、毛發(fā)制品、玩具、家具等商品的出口退稅率也提高到15%。
商務部政策研究室副主任王子先說,穩(wěn)定外需對當前中國保經濟增長意義重大,對拉動經濟增長,增強抗風險能力和穩(wěn)定就業(yè)都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。“出口短期內對經濟發(fā)展的作用可能減弱,但對外貿易作為世界與中國經濟長期發(fā)展的發(fā)動機作用并未發(fā)生根本改變。”
事實上,針對國際金融危機的不利影響,自去年以來,中國相繼出臺了一系列支持外貿穩(wěn)定增長的政策措施:連續(xù)多次提高部分產品出口退稅率,目前綜合退稅率達到12.4%;支持中小企業(yè)開拓國際市場,特別是開拓新興市場和建立營銷網絡;多渠道增加貸款幫助出口企業(yè)解決融資難題,自去年11月以來的半年間,全國共新增貸款超過6萬億元……
數據顯示,盡管今年1至4月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依然下降24.3%,但4月份當月降幅比今年一季度累計同比降幅減少1.9個百分點。特別是今年4月份與3月份環(huán)比進出口值增長10.4%,表明中國外貿形勢維持3月份好轉跡象,顯示出企穩(wěn)態(tài)勢。此外,近兩個月以來,中國服裝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由降轉升,一般貿易出口好于總體,加工貿易進出口跌勢也趨緩。
在穩(wěn)住外需的同時,中國政府調控政策始終貫穿著調整產業(yè)結構、加快外貿轉型升級的主線。
財政部透露,在制定出口退稅調整政策中,始終注意處理好保增長和調結構之間的關系,明確將科技含量、附加值較高產品作為提高出口退稅率的重點,為進口的出口增長培植力量;同時堅持對“兩高一資”產品取消出口退稅政策這條底線不放松,促進出口增長方式的轉變。
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安體富說,采取調整出口退稅率的方式穩(wěn)定海外市場需求是一種國際通用的財稅手段。此次中國政府針對不同產品實施不同的出口退稅率,在加大扶持力度的基礎上,進一步凸顯結構調整意圖,重點促進優(yōu)勢產品、勞動密集型產品和高新技術產品出口。
不過分析人士指出,盡管當前中國經濟運行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,但未來一段時間中國出口形勢依然不容樂觀。在穩(wěn)住外需的同時,政府應更多在擴大內需、轉化發(fā)展方式上努力,在擴大消費、調整收入分配結構、擴大公共消費等領域給予更多支持。(新華網) |